“乐创乐业·归雁兴嘉”农民工返乡创业系列宣传四
高山上的老鹰茶
“金口河特产有什么?”
“老鹰茶啊!”
如今随着金口河大峡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连带着网络搜索金口河特产的频次也多了起来。不论是线上搜索,还是线下询问,“老鹰茶”必定是其中之一。谈起老鹰茶的声名鹊起,金口河胜利村村民则会眉开眼笑地提到一个名字:黎俊佑。
创业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金口河人,黎俊佑曾外出务工八年有余。2019年,年仅28岁的黎俊佑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毅然决然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永和镇胜利村。这里是金口河区老鹰茶种植的主要区域,平均海拔在1600米,相宜的自然环境为老鹰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黎俊佑雷厉风行,集资10多万元,把家中30亩老鹰茶扩大到了50余亩,撸起袖子就开启了种植老鹰茶和花椒的创业路。
黎俊佑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如何炒制茶叶,得益于家族传承,如今在炒制茶叶的技艺上,他有一套自己独有的古法手工炒制方法。杀青、揉捻、晾晒,手工制茶人用双手全程与茶叶接触,凭借感觉和经验掌控火候、湿度、力道,这样手工制作出的茶叶更有“个性”和“灵魂”。“别看这一翻一揉,这都是我们家传承五代的制茶手艺。”手工技法虽然繁琐,但黎俊佑却始终坚信家族传承下来的独有的古法炒制技艺能让自家的老鹰茶在众多茶类中闯出一片天地来。
如今产品有了,独特的古法技艺也有了,但黎俊佑却犯了难。

修路
胜利村地处高山,距县城15公里,且山路陡峭,哪怕是一个青壮年一次也只能背70斤老鹰茶,花4个小时一步步走到县城,且来回一趟要休息几天,十分耗费体力和时间。交通的制约,一时成为了限制老鹰茶冲上云霄的瓶颈。
好在转折点很快到来,面对落后的交通面貌,金口河区连续5年将“交通大会战”作为全区十大重点项目,一条加固了安防设施、完成了道路硬化的产业路不仅仅通到了胜利村7组黎俊佑的村里,还通到了胜利村每家每户的心里,更通到了创业者激情澎湃的斗志里。
为了再缩短老鹰茶外销的通道,黎俊佑联同被他带动起来一起发展茶产业的村民们集资延长了这条“民心”产业路,贯通到自家产业园门口。
“老鹰茶是我们胜利村人的‘宝’,而路则是我们胜利村人的‘痛’。”如今“痛”被清除了,4小时的步行变成了40分钟的车程,黎俊佑成立了乐山市金口河区白熊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老鹰茶、花椒基地逐步推上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再无后顾之忧的他,一头扎进了茶叶产销的工作里面。
展销
为了扩大老鹰茶的销路,黎俊佑没少想办法。2021年起,黎俊佑成立的金口河区白熊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到乐山市沙湾区对口帮扶金口河区农产品展销会上参展销售老鹰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追捧。2023年,黎俊佑参加2023年“蜀创优品”四川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果线上展销活动,老鹰茶先后在农民工服务平台、天虎云商平台以及中国工商银行APP“蜀创优品”活动专区进行展示和销售,老鹰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黎俊佑紧跟时代的变化,结合当下人们的饮茶习惯,不断探索革新自己古法制茶技艺和茶叶保存技术,在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下不断提升老鹰茶的品质,打造多元化茶产业。
初心
为了进一步拓展老鹰茶产业,黎俊佑为当地千余人免费开展老鹰茶种植加工培训,多次邀请专家和老师开展老鹰茶包装、销售等环节的讲座,组织茶农外出参观、展览、学习,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手工制老鹰茶。
通过黎俊佑的不懈努力,在实现自身致富的同时,已带动十余人长期在其茶产业园区就业,采茶时节更是拉动上百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当地村民的可持续增收。如今金口河全区已经实现老鹰茶树种植5000亩,胜利村更是达到70%以上的种植面积,农户、合作社、公司等多种老鹰茶种植运营模式成为当地的特有体系,民宿、饭店、超市等销售渠道被一步步铺开,老鹰茶生产链在几年内飞出金口河胜利村,相关产业受益人已达到上千人的规模。
作为乐山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黎俊佑多次说道:“我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要真正帮扶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产业振兴,让金口河老鹰茶走进千家万户。”(供稿:江芮)